- · 《肿瘤预防与治疗》投稿[11/04]
- · 肿瘤预防与治疗版面费是[11/04]
从张煜医生再发声到被解聘,看肿瘤规范化诊疗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作者:尚进 王茜 2月25日,北大三院肿瘤科医生张煜发微博称他被医院开除了。 2022年新年过后,围绕张煜及去年的“肿瘤诊疗黑幕事件”、张煜与网红医生“烧伤超人阿宝”及“聊城肿
作者:尚进 王茜
2月25日,北大三院肿瘤科医生张煜发微博称他被医院开除了。
2022年新年过后,围绕张煜及去年的“肿瘤诊疗黑幕事件”、张煜与网红医生“烧伤超人阿宝”及“聊城肿瘤医生假药事件”的纷争新闻络绎不绝,引发社会关注。
先是新年伊始,2022年1月19日《中国新闻周刊》刊发了记者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科张煜医师的采访文章“肿瘤医生张煜:我不是‘叛徒',期待医生的诊疗行为受到更多监督”。在这个采访中,张煜医生对发生在2021年4月轰动全国的“肿瘤治疗黑幕事件”旧事重提,并就肿瘤诊疗中的众多问题再次直抒观点,抨击肿瘤诊疗领域违规之处,呼吁加强对肿瘤医生“诊疗行为的更多监督”。

再是张煜医生因抨击山东聊城肿瘤假药事件与网红“烧伤超人阿宝”的唇枪舌剑,双方互相指责并对当今肿瘤诊疗中的热点焦点事件引经据典针砭点评,最后,引发北大三院发文认定张煜医生“2021年4月至2022年2月”“违反职业道德或社会公德”“的行为对医院声誉造成不良影响”给予解雇。
一石激起千层浪,再一次引发社会及医疗界对肿瘤诊疗热点问题的关注。
反对张煜者认为,肿瘤诊疗复杂困难,无论山东聊城卡博替尼肿瘤假药事件还是去年上海“肿瘤诊疗黑幕事件”中,当事医生对病人治疗用药是肿瘤诊疗个体化的体现并无过错。
力挺张煜者认为,是张煜一个肿瘤科医生勇于揭开肿瘤诊疗中无视指南规范、诱骗病人的重重黑幕问题,甚至有人评论声称在一场肿瘤诊疗的是非曲直激辩中烧伤科医生打败肿瘤科医生,说明肿瘤诊疗问题严重不堪一击。
网上及现实中出现的有关评论,无论来源于医务人员还是其它民众,都更多是从情绪化角度或仅仅着眼于张煜医生所列举的他个人认为肿瘤治疗中存在不妥之处的个案说事,指正谬误争辩曲直。就事论事的议论固然需要,但所谓“肿瘤诊疗黑幕事件”发生近一年来,如果仍然只是停留在对个案具体诊疗正误的纠结上,虽有借鉴价值,但却不具有普遍的警示、指导、规范的意义,类似不规范的肿瘤治疗案例依然继续发生,对于保障肿瘤病人医疗安全、提高肿瘤医疗质量、规范肿瘤医生价值何在?
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只有从系列个案表象来探究背后所反映的原理、逻辑、规律,找出其共性的问题和问题的根源并给予可能的解决方案,形成理论上的共识,才能以其为前车之鉴进而防微杜渐防患未然。
根据张煜医生在本次访谈中多次提到的肿瘤诊疗的不规范和肿瘤医生需要受到更多的监督,问题的焦点依然是肿瘤诊疗的规范化以及对肿瘤医生的规范,其实质与核心就是肿瘤依法诊治与肿瘤医生依法行医,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做一探讨。
1
肿瘤的规范治疗,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医疗规范,其二为法律规范,二者缺一不可。医疗规范大家很清楚、很重视,唯独法律规范,被忽略或处于空白地带。许多肿瘤诊疗的不良事件恰恰就源于违背了法律规范。
肿瘤规范化诊疗:医疗规范+法律规范
张煜医生“期待医生的诊疗行为受到更多监督”,其实一直就是国家卫健委和各类肿瘤诊疗学术组织努力推进的事项。
国家卫健委先后出台众多《肿瘤诊疗规范》《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1年版)》等具有部委规章性质的肿瘤诊疗用药规范,中国抗癌协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等肿瘤学术组织及时更新发布各类肿瘤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有效地指导了临床肿瘤诊疗。
在张煜医生2021年指责上海交大附属新华医院陆巍医生违规诊疗事件中,国家卫健委组织国家癌症中心和全国肿瘤领域权威肿瘤专家,“经认真负责的评议后,认为整个治疗过程当中,治疗原则基本上都是符合规范的”。但时隔一月之后,上海地方卫健委却对陆巍医生作出较为严厉的行政处罚,其处罚的主要依据之一是陆巍医生“未按规定告知患者替代方案依法履行告知义务”,违反了《卫生健康促进法》《医疗纠纷预防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关于医疗中知情告知同意的法律规定。
同时,国家卫健委等联合发文在全国开展为期一年的“不合理医疗检查专项治理行动”,这次检查监督将“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违反诊疗技术规范”放在同等重要位置,足见国家已经开始重视临床诊疗中的法律问题。
因此,作为肿瘤医生单纯依靠指南治疗患者是不够的,还要结合国家法律。肿瘤医生,一手掌握肿瘤诊疗指南,一手掌握相关法律规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唯此,肿瘤诊疗才是安全的,肿瘤病人才是安全的,肿瘤医生自己也才是安全的。
文章来源:《肿瘤预防与治疗》 网址: http://www.zlyfyzlzz.cn/zonghexinwen/2022/0304/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