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肿瘤预防与治疗版面费是[11/04]
- · 《肿瘤预防与治疗》投稿[11/04]
肿瘤预防与治疗毕业论文网(恶性肿瘤的预防论(4)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第三 生活习惯大改变,以前生活作息朝九晚五,一日三餐,有规律有作息,日出而做,日落而归,最多就是看下新闻联播和周末电影,然后就近日睡眠时
第三 生活习惯大改变,以前生活作息朝九晚五,一日三餐,有规律有作息,日出而做,日落而归,最多就是看下新闻联播和周末电影,然后就近日睡眠时间,而如今现在的人都把生物钟颠倒了,白天睡觉,晚上工作,要么一天不吃饭,要么一日五餐,吃了晚餐还要夜宵,顿顿鱼肉烟酒,酒吧KTV 夜间生活及其丰富,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身体发生了一样,一查一个准,不是失眠就是胃溃疡等等,以后随着时间推移就会出现更加严重的疾病。
第四:家庭压力社会压力,现在的社会都是竞争激烈的社会,如果内心不强大点,分分钟钟会被打败,所以导致很多年轻人在年轻时候不顾身体问题,提早的消耗自己,到了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变成一家支柱,顶梁柱,无形当中造成心理很多心病,长而久之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大爆发,肝癌 胃癌等等 中年人这几种疾病是最常见的,所以我们年轻时候真的不要太多负担,顺其自然。
总之目前癌症这么多,很大一部分是人类自身造成的,除了环境污染之外,饮食何作息时间的混乱,直接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最终得癌症,大家有没有这样例子 可以说说。
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遭质疑?
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选结果公布后,云南昆明12岁小学生陈某石的三等奖课题项目《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很快引发了巨大的质疑声。
最终在的关注之下,组委会专家组重新对该奖项进行了评估和认定,得出的结论是:项目研究报告的专业程度超出了作者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项目研究报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独立撰写。最终决定撤消该项目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小学组)一等奖奖项,收回奖牌和证书。
不仅是小学生陈某石的获奖出了问题,连获得一等奖的重庆高二女生袁某珊也倍受质疑,因为其课题项目学术论文中有抄袭别人已经发表过的内容。并且该论文指导老师和袁某珊的指导老师同为一人。那么问题就来了:青少年是否具备搞科研的能力?今后该如何再避免闹剧的发生?
搞科研不是搞小发明小创造,如果不搞清楚这外界线,青少年就不能参与搞科研。在学术界里,搞科研所需要的学历层次,大都是硕士、博士、博士生导师们参与做的事,如果学历不足,专业基础不扎实,且没有良好的实验室条件,搞科研只能是空想。因为科研是需要数据说话的,而数据需要大量的实验验证。对于青少年来说,根本不具备搞科研的综合素质。至于搞小发明小创造,倒是完全可以,毕竟那是相对简单,且对学历要求不高。
青少年搞科研,从目前的基础教育培养模式来看,基本上不具备条件。纵观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培养模式来看,孩子们都在按步就班上学,极少能看到超常儿童,用很短的时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学习。假如有超常儿童,恐怕也会把精力放在向大学冲刺,根本没有时间早早步入科研领域。如此说来,在不具备搞科研的前提下,搞什么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那就必须要把“科技创新”概念界定清楚,否则,很容易再闹出像陈某石这样小学生搞科研的闹剧来。
结束语:当看到陈某石的父亲陈勇彬写的道歉声明时,不仅让人失笑,作为科研人员陈勇彬竟然说自己的孩子已经基本掌握了项目涉及的基础概念和研究方法。但是摆在眼前的证据却是,陈某石这个六年级小学生在实验笔记上(2018.1.9)真实地写到:“老师给了我一个基因,我上网搜了一下什么叫基因。”当证据摆在面前时,我们便知道谁在撒谎了。因此,对于青少年搞科研我持反对态度,我们必须要忠实地尊重科学,绝不能干那种假大空,那样会害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让他们从小就学会弄虚作假。
文章来源:《肿瘤预防与治疗》 网址: http://www.zlyfyzlzz.cn/zonghexinwen/2022/1209/477.html